1、 基础的原理还是跟气体防爆相同,一是火花,二是温度。电气部件的火花是利用外壳防护来达到的(还有限制能量的做法,但与功能相矛盾,一般不采用),避免可燃性粉尘进入壳体,20、21区是IP6X,22区是IP5X。当然还有静电放电、机械火花等,这与GB3836.1-2010对III类非金属外壳的要求相同。对于温度的因素就是测量外壳的表面温度(参见第2条),电压0.9~1.1倍不利条件下,只是20区考虑两个或罕见故障(短路、过载或其它电气故障),21区是可预见故障,22区是正常运行。
2、 对于外壳保护型“tD”而言是允许用在20区的,分为A型和B型,A型的高表面温度是在粉尘厚度为5mm的情况下测定,且粉尘表面温度和点燃温度之间的裕度为75K;B型为12.5mm、25K。针对这个探测器产品,在做温度试验时应在无尘状态下测量高表面温度,它不应超过5mm厚粉尘层低点燃温度减去75℃。如果超过5mm则标准另有规定,这里不详细说明。所以在不好规定用户端使用条件的情况下,只有在我们的合格证上详细注明符合产品型式的限制条件。
3、 对于20区,如果符合外壳保护型“tD”的要求,且所有防止粉尘进入的密封件不承受活动部件,如操纵杆,则认为是可靠安全的。
4、 对于内部有储能元件应设置警告标志。
5、 其它针对外壳的试验如冲击试验等等以及塑料、弹性密封圈试验等不再一一叙述。